微处理器是仅由一个集成电路组成的计算机处理器(有时,它们中的最少数量聚集在一起)。 单个微处理器具有作为标准 PC CPU 运行所需的所有逻辑、控制和算术元素。 集成电路可以执行编程指令。
从功能上讲,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一部分,称为 CPU。 它接受二进制输入数据,对其进行处理,然后以指令的形式向计算机的不同部分和一些外围设备提供输出。 接收到的信息由 ALU(算术逻辑单元)处理。 然后通过控制单元和寄存器阵列。 寄存器阵列是少量即时可用的内存,对高性能至关重要。 当数据完成处理后,它被传递到控制单元,并最终传递到任何其他计算机元素需要的地方。
微处理器与微控制器
微控制器是一项类似但截然不同的技术——尽管它们由并行配置中的许多相同的东西组成,但它们的用途不同。 微处理器的计算能力要强大得多,因此体积更大,可以容纳支持其基础设施所需的结构。
另一个显着区别是微控制器有板载内存,而微处理器则没有。 内存需要外接。 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以少量 RAM 和一些闪存的形式出现。 与微控制器不同,微处理器可以运行 Linux 或 Windows 等操作系统。 这使得它们的编程变得更加复杂——只执行直接安装在其上的任何程序的微控制器相对容易设置和工作。
另一个明显的区别是成本。 微控制器制造成本低,购买成本低,每个只需几美元。 微处理器可能是计算机中最昂贵的部件之一。 对于 AMD Threadripper,它们可能要花费数百甚至数千美元。
微处理器的历史
第一个合适的微处理器 Intel 4004 于 1971 年发明。在此之前的 1959 年,第一个集成电路被创建 – 一个使微处理器成为可能的构建块。 第一代微处理器于 1972 年结束——这些处理器的时钟速度为 740 kHz。 它做不了多少——甚至大多数算术计算都超出了它的范围。
第二代涉及第一个 8 位微处理器——从 4 位开始。 这在 4004 与 Intel 8008 一起发布仅六个月后就开始了。虽然比第一代更好,但第二代也几乎完全用于控制应用程序,而不是用作 CPU。 虽然当时具有开创性,但它们很快就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中被取代。
第三代和第四代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布。 他们是第一个能做的不仅仅是简单算术的人。 特别是第四代,第一个 32 位处理器,是计算机 CPU 的流行选择。 这一代包括第一款奔腾处理器——处理器市场上的知名品牌。
前几代只持续了几年,第五代处理器始于 1995 年,至今仍在使用。 现代 64 位处理器绝对比同代的旧型号更好更快。 目前还没有第 6 代微处理器使用 128 位逻辑。 在当前这种字长有用的有限用例中,x86 指令集的扩展可用,允许 64 位 CPU 在 128、256 甚至 512 位数据上运行。 这样做会增加功耗和热量输出,从而导致时钟速度降低。
结论
微处理器是一种单芯片通用处理器。 微处理器通常存在于计算机和其他计算设备中。 某些设备(例如移动设备)可能使用更复杂的处理器,称为 SoC 或片上系统。 它们在与通用处理器相同的单个芯片上提供了额外的专用处理能力。 目前的微处理器是 64 位的,没有转向 128 位处理器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