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系 NGC 5273 中观测到的变貌事件

NGC 5273 的 ASAS-SN V 波段(绿色)和 g 波段(石灰)光变曲线。图片来源:Neustadt 等人,2022 年

天文学家分析了活跃星系 NGC 5273 的新的和存档的多波长观测结果。因此,他们在该星系的活跃星系核中检测到所谓的“外观变化”事件。 11 月 7 日在 arXiv.org 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报告了这一发现。

活动星系核是星系中心的一个紧凑区域,比周围星系的光更亮。 由于星系核心存在黑洞或恒星形成活动,它们非常有活力。

天文学家通常根据发射线特征将活动星系核分为两组。 1 型 AGN 显示出宽而窄的发射线,而 2 型 AGN 中仅存在窄发射线。 然而,观测显示一些活动星系核在不同光谱类型之间转换; 因此,它们被称为外观变化 (CL) 活动星系核。

NGC 5273 距离我们约 5380 万光年,是一个拥有低光度可变活动星系核的赛弗特星系。 与其他活动星系核相比,NGC 5273 的活动星系核相对较暗。 此前对该星系的观测显示,它的亮度在 2021 年末开始稳步增加,并在 2022 年达到峰值。

现在,由俄亥俄州哥伦布市俄亥俄州立大学的 Jack MM Neustadt 领导的天文学家小组报告了在 NGC 5273 中检测到 AGN 新的外观变化行为。这一发现是对大量数据集进行详细分析的结果由各种航天器和地面望远镜获取的红外、光学、紫外线和 X 射线数据。

Neustadt 团队进行的研究发现,NGC 5273 中至少发生了一次外观变化事件。AGN 从 Type 1.8/1.9 Seyfert 变为 Type 1,其中宽光学和近红外发射线出现在光谱中,使得NGC 5273 的活动星系核是少数已知会在红外线下改变外观的活动星系核之一。

数据显示,NGC 5273 中的外观变化事件与 2014 年发生的 AGN 耀斑在时间上同时发生,并且有证据表明 2000 年之前的历史变化。这些发现表明该星系中的其他耀斑可能也从基线类型 1.8/1.9 到类型 1 的临时变脸事件。

总的来说,该研究发现 NGC 5273 的活动星系核在红外线到 X 射线通量方面的变化系数为 2 到 10,在 2002 年、2014 年、2016 年有短暂的耀斑,并在 2021 年底开始出现长期持续的耀斑。

总结结果,研究人员得出结论,NGC 5273 中的外观变化事件可能是由于宽线区域 (BLR) 怎样重新处理连续谱发射的变化,爱丁顿比率的变化、巴尔默递减和紧急宽近距离就是证明-红外发射线。

“由于 λEdd 的变化引起的风变化可能因此导致 BLR 的变化,尽管目前还不清楚这将怎样具体影响巴尔默减量或 NIR 宽线,”该论文的作者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