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宇航局的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 (DART) 航天器以 6.6 公里/秒的速度撞向一颗 170 米高的小行星 Dimorphos,这是通过动能撞击使小行星偏转的首次在轨演示。 DART 航天器将几乎正面撞击 Dimorphos 的中心。 基于地球的望远镜现已证实,撞击成功地将 Dimorphos 的轨道周期改变了 32 分钟,比预期的要多得多。
但是,我们应该在哪里撞击小行星才能最有效地偏转其轨道? 只是朝着小行星的中心? 这些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
在发表在《制导、控制与动力学》杂志上的一篇新论文中,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优化的动能冲击几何结构,以提高动能冲击偏转的有效幅度,这应该会促进我们对怎样充分利用动冲击器并获得最佳结果。 他们发现,与 DART 任务使用的中心撞击相比,精心设计的偏心撞击似乎可以将偏转效率提高 50% 以上。
他们的工作显示出一个令人惊讶的结果,即无论目标小行星长什么样,也不管撞击的位置/方向,小行星的速度变化总是位于一个独特的方向图上,这仅由小行星的物质特性决定。 他们称之为 Delta-v 测速仪。
“Delta-v 测速仪实际上是理想球面的变形。而确定真实的轮廓需要量化冲击角度对动量传递效率的影响,这可以通过倾斜冲击的流体动力学模拟来计算,”研究人员解释说.
通过数值模拟,考虑到轨道几何形状和小行星形状,获得并应用独特的测速仪来优化撞击位置或方向。 对于类贝努近球形小行星,所需的冲量对撞击位置很敏感,并且在某些轨道几何形状中,最佳撞击几何形状会偏离正常的中心撞击到前导面,尤其是对于较大的轨道几何形状角度。
与简单的居中撞击相比,在撞击最佳位置时,有效偏转最多可增加 50%。
对于类似 Itokawa 的细长小行星,撞击方向决定了 Delta-v 集在测速仪上的分布,因此决定了撞击的最佳旋转相位。 与不适当方向的值相比,优选方向甚至可以将最终偏转距离增加 100%。
研究人员说:“这项工作展示了 Delta-v 测速仪在 PHA 动力学偏转的最佳几何设计中的简单创新应用,作为超高速撞击和长期轨道动力学的联系。” “在未来小行星偏转任务的全球轨迹设计中应考虑所提出的优化方法,其中预期偏转距离不仅取决于轨道几何形状,还取决于撞击几何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