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发表在《科学报告》上的一项研究,火星巨型海啸可能是由类似于希克苏鲁伯撞击的小行星碰撞引起的——这导致了 6600 万年前地球上所有非鸟类恐龙在浅海区域的大规模灭绝.
先前的研究表明,大约 34 亿年前,火星北部低地海洋中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可能引发了一场巨型海啸。 然而,在这项研究之前,由此产生的撞击坑的位置尚不清楚。
亚历克西斯·罗德里格斯 (Alexis Rodriguez) 及其同事分析了火星表面的地图,这些地图是通过结合以前的火星任务的图像创建的,并确定了一个可能导致巨型海啸的撞击坑。 这个被他们命名为 Pohl 的陨石坑直径为 110 公里,位于北部低地的一个区域内,之前的研究表明该区域可能被海洋覆盖,该区域低于拟议的海平面约 120 米。 作者认为,波尔可能形成于大约 34 亿年前,这是基于它在岩石上方和下方的位置,而这一位置此前可追溯到此时。
作者模拟了小行星和彗星与该地区的碰撞,以测试可能造成波尔的撞击类型,以及这是否会导致巨型海啸。 他们发现,形成与 Pohl 尺寸相似的陨石坑的模拟是由一颗 9 公里的小行星遇到强大的地面阻力——释放 1300 万兆吨的 TNT 能量——或一颗 3 公里的小行星遇到微弱的地面阻力——释放 50 万兆吨的 TNT 造成的活力。
有史以来威力最大的核弹沙皇炸弹释放的能量约为 57 兆吨 TNT 能量。
两次模拟撞击都形成了直径为 110 公里的陨石坑,并产生了距离撞击地点中心 1,500 公里远的巨型海啸。 对三公里小行星撞击造成的巨型海啸的分析表明,这场海啸在陆地上的高度可能高达约 250 米。
作者认为,拟议的波尔撞击的后果可能与地球上的希克苏鲁伯撞击有相似之处,之前的研究表明,撞击发生在海平面以下 200 米的区域内,产生了一个临时直径为 100 公里的陨石坑,并导致到陆地上 200 米高的巨型海啸。